搜索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  五位一体建设 |  党的建设 |  重点工作 |  地委文件 |  干部人事 |  民族团结 |  援藏专栏 |  人民团体工作| 视频中心| 各县动态 |  区内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党的建设--组织建设
抓落实中见“功夫”
来源:  更新时间:2016-12-11  作者:张许峰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抓落实是完成一切工作的目的所在,是成就事业的根本前提,是推进建设的生动实践。习近平主席指出:“如果落实工作抓得不好,再好的方针、政策、措施也会落空,再伟大的目标也实现不了。”抓落实里头“功夫”多,“功夫”深。这里头的功夫,是一种思想态度,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工作作风,同时也是一种思路方法。只有同时具备这些“功夫”,抓落实才能真正抓到点子上,抓出水准,抓出成效。
  抓落实,必须肯下“苦功夫”。抓落实,是一个艰苦细致的过程,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必定要付出许许多多的精力。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抓落实,首先要端正思想认识,切实以共产党人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对部队建设和官兵高度负责的使命感,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抓工作落实中去。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官兵,面对面指导、手把手帮带,真正把各项工作抓到实处、落到末端。下得“苦功夫”去抓落实,是一种端正的思想态度,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一种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下“苦功夫”,要有舍得掉层皮的胆魄,有“抓铁留痕”的猛劲,有“燕子垒巢”的韧劲,还要有“愚公移山”的勇劲,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拼劲。只有在敬业奉献中肯吃苦、在真抓实干中吃得苦、在开拓创新中不怕苦,做到不把工作落到实处不撒手、不抓出成效不松劲,才能保证工作高标准落实,保证部队建设“开花结果”。
  抓落实,必须敢下“细功夫”。这里的“细功夫”,是抓工作落实的高标准,是精雕细刻的工作态度。抓落实,来不得半点马虎。一马虎,工作落实起来必定变形走样,或“雷声大、雨点小”,或“虎头蛇尾”。一些工作之所以经不起看、经不起问、经不起查、经不起考,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在抓落实的过程中缺乏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标准,落实工作怕麻烦、图省事,不敢下“细功夫”,马马虎虎甚至敷衍了事。因此,在抓落实过程中,不但要有“滴水见海”的视野,平心静气、刨根究底的耐性,还要有“庖丁解牛”的精细。紧紧扭住落实过程中的薄弱环节精雕细刻,确保工作始终在质量控制中,始终在精准把握中。只有敢下“细功夫”,做到在工作筹划上精心、工作指导上精准、工作落实上精细,把握各项工作的内在特点规律,区分情况,把握重点,有的放矢,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地抓,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抠,工作才能上层次、出精品。
  抓落实,必须会下“真功夫”。所谓的“真功夫”,就是抓好工作落实,思路方法要对路,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态度、观点、方法去抓落实。“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不对路、方法不科学,不但事倍功半,还可能导致工作漏洞百出、问题不断。因此,抓落实的“真功夫”,就要善于运用“弹钢琴”的艺术手法,牵住工作落实的“牛鼻子”,在工作任务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中搞好科学统筹,把心思和精力放在搞好科学调查研究、确定思路、分析对策、制定措施、破解难题上,工作落实起来,才能有条不紊、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抓落实讲究“真功夫”,强调的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必须克服落实过程中的盲干、蛮干和瞎干,紧紧围绕落实的难点、影响工作落实的不利因素深入进行剖析,做到该统的工作统好、该压缩合并的工作抓好结合渗透、该明确责任的要指派专人负责,理顺关系,切实将工作落到实处,确保质量不缩水。
  责任编辑:黄亚军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中共阿里地委宣传部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   藏公网安备 540102020000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