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银行卡的广泛使用,银行卡犯罪案逐渐增多,农业银行相关人员收集整理近年来银行卡诈骗案例,提醒市民在使用银行卡的过程中警惕诈骗。
案例一:冒充亲人来电要求汇款
一对夫妇神情焦虑地来到S银行要求汇款。夫妇称,女儿在日本打工,当天接到“女儿”电话,说她与人合伙做生意借100百万日元,今天必须付7万元人民币,不然得赔偿对方巨款,并提供了卡号。他们登录女儿QQ,“女儿”也催促快点汇款。银行人员意识到可能是诈骗,根据借记卡号查询与开户人取得联系后证实,“女儿”是骗子。
风险提示:收到可疑信函、电话、手机短信时要提高警惕,对一些貌似合理的汇款事由,要谨慎确认,不随便向陌生账号汇款。
案例二:“钓鱼网站”套取卡号和密码
小王听朋友说基金可能大跌,便焦急地想通过网上银行赎回基金。当他在搜索引擎输入“B银行”时,屏幕上跳出几个银行的网址。小王选择一个银行链接进入,并点击“个人网银登陆”,输入卡号和密码。然而,屏幕上未出现账户信息,而是页面跳转,再次出现原始的登录页面。他又多次输入卡号和密码,一直没能进入。他的卡号和密码已被“钓鱼网站”套取,账户内3万元已不见。
风险提示:网络交易登录正确的银行网站;交易前查看安全锁;设置复杂的密码作为网上银行密码;避免在网吧、公共场所登录网银。
案例三:警惕ATM机上的陌生号码
陈女士到N银行ATM机上取款,在将卡插入ATM取款机后,ATM机显示屏未出现提示语,卡也未自动吐出。陈女士发现ATM机左下角有一张标贴:“如果卡被吞,请打值班电话”。她随即拨打该电话,并将自己的卡号、姓名和密码告诉了对方。陈女士回家用银行卡的存折提款时,账户内5000元已不翼而飞。
风险提示:使用自助银行服务终端时留意周围是否有可疑人员。遭遇吞卡、未吐钞等情况,拨打发卡银行客服热线,不随意丢弃打印单据。
责任编辑:金阿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