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  五位一体建设 |  党的建设 |  重点工作 |  地委文件 |  干部人事 |  民族团结 |  援藏专栏 |  人民团体工作| 视频中心| 各县动态 |  区内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地方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阿里牧区畜牧养殖速写:牧羊人脸上的笑容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更新时间:2015-11-04  作者:中国西藏新闻网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一、二、三,笑!”随着快门键“咔嚓”一声,便诞生了一张“牧羊女和她的小羊羔”的照片。

狮泉河边,阳光明媚,微风习习,牧羊女抱着她的小羊羔,幸福地笑着。我们问她,为什么这么开心。“因为草原美,牛羊美,生活美。”她的回答很简单。说完,她便跑开,继续和羊群玩耍去了。

快乐的牧羊女孩只是一个侧影。近些年,阿里地区绒山羊养殖成就了不少养殖大户,众多牧民靠养殖告别了贫困。在辽阔的阿里牧区,还有许多和牧羊女一样幸福的牧羊人。

“我们这里以牧业为主,通过人工种草,缓解了草场压力。如果雨水和雪水充足的话,草和羊都会长得更好,这样我们生活也过得好。”革吉县牧羊人索南曲吉告诉记者,草原是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发展人工种草,缓解了牧业发展中草场和水资源匮乏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坚持把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全区农牧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实行草畜平衡奖励、牧业生产补贴等措施, 生态环境逐步改善,生态效益得到体现。今年,我区积极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继续加大对人工种草项目的投资力度。

来到昆莎奶牛场,见到一位老人,她叫白玛康珠。白玛康珠说,这里虽然是奶牛场,但是她还饲养了一些山羊。“这里过去都是荒漠,人工种草后,我们的环境变好 了,而且牛羊吃得比以前好,长得更强壮了。如今,这里正在向合作社的方向发展,我们的日子会更好。”说到这里,老人高兴地笑了起来。阳光下,脸上的皱纹也 有了光彩。

究竟是什么“宝贝”,让牛羊肥美,牧民开心呢?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农环工委环保处杨旭带我们来到了一片苜蓿地前,揭开了“谜团”。“它叫紫花苜蓿,是人工种 植的饲料,既能用来供应牛羊,还能保护和改善牧区的生态环境。”杨旭说,“可别小看它,它的高蛋白达到60%,牛羊吃了,自然长得壮,既环保又增收。”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中共阿里地委宣传部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