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  五位一体建设 |  党的建设 |  重点工作 |  地委文件 |  干部人事 |  民族团结 |  援藏专栏 |  人民团体工作| 视频中心| 各县动态 |  区内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援藏专栏--援藏人物
高原种草人
来源:阿里网编辑部  更新时间:2015-01-28  作者: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8月13日,韩俊文在展示紫花苜蓿。


    西藏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十年前,阿里地区噶尔县大部分土地都是荒漠戈壁,百姓主要以放牧为生,靠天吃饭。


    为改善恶劣的自然条件,帮助百姓脱贫致富,陕西省第四批援藏干部在距离水源较近的噶尔县率先开展人工种草项目,试种成功被高原百姓奉为“神草”的优良饲草紫花苜蓿。


    为这片紫花苜蓿保驾护航的技术人员韩俊文,本是陕西省靖边县的农技人员,家乡已是“西部百强县”,生活还算富足。2005年初到阿里时,他饱受高寒缺氧的煎熬,每月只能搭乘农用车到狮泉河镇洗一次澡,“从小到大没受过的苦都在这里受了。”


    那时候,韩俊文每天天不亮就到地里观测气温、查看幼苗长势,常常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高原的烈日晒得他皮肤黝黑。由于交通不便,每月他只能搭农用车到镇上洗一次澡。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下来,紫花苜蓿试种成功、长势良好,并被作为重点推广项目。2006年,紫花苜蓿种植规模从最初的50亩扩种到300亩,到2007年韩俊文聘用期满之时,紫花苜蓿的种植已基本走上正轨。


    按照约定,此时的韩俊文已到归期,但鉴于紫花苜蓿的种植才刚刚走上正轨,管理和技术都还不够成熟,地区领导再三挽留。“不是我不想回去,老百姓还没掌握种植技术,我走了就前功尽弃了,在这里奋斗了两年,舍不得啊!”最终,韩俊文还是留在了噶尔县。


    在阿里,韩俊文一干就是十年,他也由最初的技术聘用人员转为驻藏干部,现任噶尔县农牧局副局长。


    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当地的人工种草总面积已达24600多亩,其中紫花苜蓿种植5520亩。噶尔县的人均年收入也从2004年的3000元左右,增加到7000多元。


    如今,朋友们都笑称韩俊文是“稻草人”。他自己提起这个绰号时,也是微微一笑。在这片远离家乡却倾注了自己心血的高原上,韩俊文继续着他的“种草梦”。

 

 

 

责编:洛桑久米

版权所有:中共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办公厅
主办单位:中共阿里地委宣传部
备案号: 藏ICP备11000106号